高校“课程思政”重在“润物无声”

发布时间:2020-12-18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高校“课程思政”重在“润物无声”

(校党委书记 张德伟)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国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课程思政”从提出到被写入教育部文件,逐渐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重要理念和创新实践。全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引导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应该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强化政治站位,全面提高思想认识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建设对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全新的理念指引和指示要求,创造性地为高校提升“立德树人”能力、破解思政教育“孤岛”困境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担当作为,坚守课堂育人主阵地,实现思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润物无声。

二、坚持目标导向,充分明确问题差距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校仍处于探索阶段。为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学校实施了课程思政“四个一”工程:在学校层面,打造一批示范学院、一批示范课程、一批教学名师和骨干团队、一个教学研究中心;在院部层面,建设一批院级示范课程、一批教学标兵、一批教学骨干团队、一批教学研究小组,努力解决“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出现的覆盖面不广、质量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实施主体和重点任务,在全校14个教学院部确立了试点课程。同时,发挥马院教师资源和省内思政专家专业优势,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方式,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培养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虽然取得了探索性的做法和经验,但我校在课程思政建设和推进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学科任课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够高、思政能力不足,部分课程的具体措施不够有力、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学校“课程思政”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等问题,如何将思政教育渗透教育教学全过程,处理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关系,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建设质量

一要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自我的政治素养,以及“教师能否认识到所授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出课程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从根本上决定了这门课程能否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因此,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当务之急。面对当前一些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薄弱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各种相关培训,其中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等专题培训,从方方面面增强学科任课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完善的保障机制。

二要进一步把握教育规律特点。“课程思政”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深刻把握思政教育的规律,把握思政教育对象的特点,紧紧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使命,与时俱进推动“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的同步创新。具体来说,要凝练与聚焦思政元素,遴选课程知识点,构建与思政元素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课程知识体系;要打造课程团队一体化设计的“金课”、一流课程与课程教材;要积极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路径和效果,灵活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重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教育教学内涵,真正消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保证“课程思政”常讲常新、常抓常新,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

三要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施“课程思政”,要把握学科专业特点,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科专业特点出发,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与专业内容有机融合起来,才能有的放矢、精准施策。例如,在今年抗疫工作中,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批感人事迹,积淀了丰富的育人思想政治素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专业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疫情期间的思想政治素材,转化为鼓舞人心的教学案例,合理地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家国情怀,推动课程思政取得实效。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是对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有效回应,是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的有效补充,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因此,在始终坚持专业思政课程教育这个育人主阵地的同时,还要大力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好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