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探讨——以升达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07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应用型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探讨

——以升达学院为例

(文法学院 杨春艳)

特色是学校立校之本,大学教育尤其如此。学校近期发出各学院开展以“特色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汉语言文学教研室也按照学院的安排进行了两次集中的讨论。作为长期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担任教学的老师们,最关心的还是咱们专业的发展。我们都在思考咱们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怎么办才会更有特色。我们升达学院已经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因此各个学院下的各个专业都应该向“应用型”靠拢。我们的专业建设也应该在“应用型”这个指挥棒下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必须立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升达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就迫切需要我们来思考。

一、专业发展目标如何定位

专业发展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考虑专业建设的前提。离开社会实际设计专业发展规划无疑是空谈。因此我们先要了解社会的需求是什么,需要我们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来满足社会发展的某方面的需求;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因此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做好调研。我们迫切需要从本校就业处获取有关学生就业调查的数据,招聘单位的岗位都集中在哪些行业,哪些岗位所需求的人才是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够培养出来的,哪些是我们在“新文科”背景下能够通过开设新专业来实现的?另外我们还可通过去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去调研、取经,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取得的效果如何,再来结合我校的实际进行调整。

二、稳定现有特色,实行“汉语言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和院领导的支持下,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新特色,这就是将汉语言文学与新媒体“相加”,辅以文秘和师范生的相关课程,对原有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实行“加减法”,初步形成了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为主体,适当压缩专业理论课时的同时,增加了新媒体和文秘、教学教法方面的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即以汉语言文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特色。

我们专业目前设置的专业课程除了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如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文学概论、基础写作等课程外,其他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模块主要分为“文秘”方向、“语文教育”方向和“新闻传播及新媒体”方向。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对于未来当教师是比较期待的,从之前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确实也有不少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此外也有部分学生进入记者、秘书等岗位,但是具体数据还不清楚。在十年前生源质量比较高的情况下,学生考研率能达到20%左右,但是近些年,考研率急剧下降,而且考研方向也逐渐集中为“学科语文”,这体现了国家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的决心。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借着“这股东风”加强专业课的学习,此外我们专业也应该加强教育学和语文教育方面课程的开设。

“汉语言文学+”的模式是基本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但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总课时限制了课程模块的增加,而且每个模块的课程和课时也非常有限,一般也就是3-4门课,这几门课是否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呢?有的学生可能对某些模块的课完全不感兴趣,未来也不打算从事相关职业,但是为了修满学分,又不得不学。我们希望选修课能成为真的选修课,每一模块能增加一些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来选课,这样才能培养出技能更为扎实的学生。

三、依托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新专业的开辟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扩大学院的影响,我们还可以依托现有教师队伍建设新的专业,比如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大汉语国际教育工作力度。因此开设这个专业也是符合国家战略布局的。随着我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加密切,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前途是可期待的。培养方向可以中小学双语教师为主打,同时启动双语教师孵化基地工程。

此外还可以设立秘书学专业本科,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之一。同时启动创业导师人才库基地工程。若这个专业申请成功,除了可以适应郑州、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和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涉外文秘人才需求量飙升之外,也增强了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力度。

四、在“新文科建设”的倡导下进行跨专业融合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培养作出新的定位,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汉语言文学必须由过去的单一型培养,转向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兼备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前我们其实已经在相近专业方面有一定的融合,比如汉语言文学与新闻学专业的融合,又如汉语言文学与秘书学专业的融合,汉语言文学与教育学专业的融合等,但是对于跨度较大的专业融合我们还没有开始去深入思考。也许我们还可以考虑汉语言文学与法学专业的融合,古代的文笔吏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的功力,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考虑。

还可以考虑建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专业属于艺术学学科下的专业,但是其主干课至少有一半都是属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的核心课,是较容易进行融合的专业。而且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人们对于影视的欣赏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建设这个学科将会大有可为。通过调研发现,招聘网站上有不少“编剧”的岗位,而且待遇都很不错,这也说明了社会的需求。

当然以上有关专业新建或专业融合的设想都还很不成熟,只是我们集体讨论碰撞出来的火花,能不能星火燎原还有待进一步调研。不管怎样,我们要坚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失去本专业的本来面目,不能过于注重实用而忽略理论。毕竟理论也是对实践进行反复总结而得出的结果,学习理论能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