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特色发展研究

(管理学院 李裔辉)

摘要:在新文科发展的新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内涵提升与特色发展,是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当前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具有发展缺乏自身特色、课题体系目标不够鲜明、实训课程千篇一律等问题。需要从专业定位、目标选择、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新要求,解决新问题。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特色发展

2018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明确提出了我国也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建设“新工科”,也需要发展“新文科”。旅游管理作为传统的文科专业,迫切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紧跟时代发展。

1.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的必要性

1.1 新文科建设需要

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就率先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针对性就改。所谓新文科,是在对传统文科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融合全球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先进成果,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具有战略性、创新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新文科建设是我国实现文化复兴,坚实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是高校实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保障,是旅游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全球新技术,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重要机遇。

1.2 服务地方旅游业的需要

当前全国旅游专业高校招生规模扩张,但人才培养落后,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创业就业无后劲相矛盾。实际上,我们进入了文化旅游产品蓬勃发展、国民旅游需求日益旺盛的新时代。这与地方本科院校招生第一志愿率低、学生专业不稳定、创业就业压力大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充分暴露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地方旅游行业需求的精准了解。必须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升专业内涵,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3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需要

地方本科高校多数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介于职业技术型院校和学术研究型大学之间,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要在“夹缝”中提升办学能力,地方本科高校则必须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地方成效等方面与其他两种类型的高校形成差异,做出特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高校办学特色的基础即学科的品牌化以及下设相应专业的特色发展。

2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面临的关键问题

2.1 人才培养缺乏差异化目标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将,“具有较高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视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可以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等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标设置雷同反映出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地域特色。同时又受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培养原则的影响,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过于强调就业面的广度而忽略了专业的深度与特色。

2.2 课程体系专业特色不鲜明

随着旅游需求的升级,旅游新业态陆续出现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存在课程大同小异,缺乏反映新时代旅游发展的特色课程,缺乏体现地方旅游特色的垄断性较高的课程。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新国标”,明确提出鼓励各个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更新课程设置以反映时代需求、体现地方特色,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2.3 实践教学岗位对口弱

旅游管理学科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实践目标不清晰、实践课时设置较少、实践基地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对理论知识的强调较多,实践活动缺乏深度,职业适应能力较差。也缺乏在旅游新业态方面,如旅游网上产品供应企业、智慧旅游服务行业的实践基地。

3.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培育的路径

3.1 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文科”的建设要求“在传统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创造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结合“新国标”,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凝练专业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西安外国语大学结合自身外语优势,全面引进国际权威机构——美国饭店协会酒店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形成“学历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新技术引领下重建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管理等技术,升级校内实训室,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比重来塑造特色。如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国家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及国家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其次,与旅游管理新业态、互联网新平台相结合,实现实习基地的特色化建设。如黄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有遍布黄山市及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旅游发达地区60多家的新业态、旅游电商企业校企合作基地和单位,为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了优越条件。

最后,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高水平大赛来凸显实践教学特色,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旅游实践项目等。在指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各种大赛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专业认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3.3 从中原旅游文化挖掘出发,构建地方专业课程体系

“新文科”的建设要求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等创新成果,同时,旅游管理学科自身的多学科交叉特征要求课程设置以旅游大数据发展为依托,构建跨学科的课程群。密切结合学校所在区域旅游业发展需求、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增设地域特色文化相关课程。如在课程群中增加中原文化旅游等校本课程。在当前人工智能、全样本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新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利用新科技手段,开展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产出导向教学)导向、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问题或项目导向教学)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在授课中积极利用新技术进行混合式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任小中,田晓光,朱永琴.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226.

[2]罗秋雪,高超民.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04):84-88.

[3]韩福丽.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3):146-150.

[4]邓椿,董洁芳,李小丽.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培育研究——以旅游管理为例[J].未来与发展,2020,44(06):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