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研究——以金融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07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研究

——以金融学为例

(金贸学院 王宇鹏)

摘 要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供给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基于上述困境,本文从校企之间对人才的供求关系出发,提出校企合作共建金融学专业,从培养方向、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提出相关建设思路,希望未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校企合作的建设思路、操作方案和系统框架,从而进一步体现本文的实践价值。

一、研究背景

面对新时代对高等院校的要求,诸多地方性高校都纷纷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发展。在这方面,理工科为背景的院校通过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走在了改革前沿,但对于大多数文科专业来说,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由于企业岗位需求更多的是对人文特质的要求,差异化较大,工厂式的量化培养输出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文科高校的专业转型发展成为难点。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方以社会、企业、单位的实际用工需求和今后的用工方向,采用协议或者其他的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方法,按照企业的用工专业、人才需求,为企业菜单式培养所需要的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初步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发现校企合作没有形成一种企业专家长期固定参与机制,企业也没有实际加入到学校高层决策中心;相对而言学校的教学过程也没有列入合作企业的生产环节中,学校的专业、教学进程的确定没有考虑到企业生产规模形势的影响,校企双方没有形成经济效益共享的局面,因此校企合作基础不牢,合作只限于表面上的一种形式。另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实践较多存在于高职高专类院校,对于本科高校来说相对较少见。因此、探索本科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的方式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大多数亟待转型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都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研究意义

第一,应用型高校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高校分层分类发展,拉近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用型高校的三大特征为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应用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设应用型高校有利于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单一、同质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校企合作是应用型高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标志,它关系着应用型高校的生命力及其发展,关系着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校企合作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实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联手”,有利于借助新的知识技术促进产教升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适应和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为产业升级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条件。

三、校企合作共建背景下的金融学专业建设思路

本文认为校企合作共建金融学专业需要同时从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体系等方面入手建构相应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其特色化过程应体现如下方面的特征:第一,强调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金融数据分析人才;第二,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技能训练,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第三,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第四,强调开放式、模块化教学模式;第五,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融合,由此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建设思路:

(一) 培养方向建设思路

目前,金融行业存在人才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尤其缺乏复合型、创新性的金融数据分析人才。因此,金融学专业应以金融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金融投资与金融数据分析的实践应用能力、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从事投资组合策略设计与应用、金融数据挖掘、金融量化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特色。同时,集校、企双方的力量,在金融数据分析方面的培养上适当倾斜资源,从而推动金融学专业由“宏观金融”为主向“微观金融”为主转型,由“传统金融”向“交叉金融”转型。

(二)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特色化办学的最终衡量标准和落脚点还是教育教学质量,而师资队伍是办学的主体,在特色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着力调整和完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有计划的开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因此,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第一,优化专业师资结构,重点引进有一定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掌握2-3门计算机软件的知识结构复合的教师。第二,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一方面,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要着重引入具有丰富行业从业经验的企业讲师,加强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师资的探索,重点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另一方面,培育科研创新团队。

(三) 教学模式建设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点,以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为载体,围绕金融数据分析所必备的知识、能力来确定教学模式和内容,侧重实际操作方法的掌握,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实施“宽口径、有特色”的专业教育模式,按照课程体系与岗位对接的思路,对金融数据分析相关课程进行合理规划,形成“金融数据分析”特色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四)实践教学建设思路

金融数据分析特色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操作性,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方法上,除了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任务式教学之外,更需要实践课环节,应将金融数据分析相关实务类课程纳入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建设之中。在课程体系特色化基础上,搭建校内教学用的实验、实训平台,将实践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打破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局面。

四、总结

面对新时代发展对高等院校的要求,将有更多的地方性高校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和创新产教融合发展。因此,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通过校方以社会、企业、单位的实际用工需求和今后的用工方向,采用校企合作协议或者其他的具有一定法律约束的方法,按照企业的用工专业、人才需求,为企业菜单式培养所需要的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初步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未来必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校企双方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善江. 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 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2]曹丹.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 天中学刊,2015,01:133-138.

[3]柳友荣, 项桂娥, 王剑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 05: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