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专业商行类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发布时间:2020-12-07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金融学专业商行类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金贸学院 齐瑶涵)

我院金融专业银行类课程群包括银行会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从课程体系来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为核心课程,银行会计、金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综合业务实验都是为商业银行经营服务的业务课程。因此银行类课程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迫切需要高校金融专业能够培育更多更优秀的银行业专业人才,这就对我们组织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本人近年来对银行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我总结有以下思考。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式重视“记忆力”,忽视“能力”

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为例,该课程学习效果的考核,是经过书面试卷答题的方式进行,且试卷成果在学生整体成果评价中所占比例较高,这种单一的学习成果检测方法使日常讲堂的学习效果被忽视或歪曲,重视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非“能力”。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侥幸心理。我们很多老师的做法也迎合了学生的这一心理,期末考试划重点。其实,划重点的做法在无形中伤害了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导致平时的努力不能体现在最终成绩上,对他们来讲非常不公平。另外,该门课内容覆盖面广、章节多、信息量大、常识点涣散,学生在预习和自学的进程中难免出现畏难情绪,自主学习热情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平时听讲不认真,对待期末复习却异常积极的现象。

2.师生缺乏互动,缺乏拓展思维训练

我们普遍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只通过听、写、记等方式吸收教师传达的知识。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如果只是单方向的按照老师的思维和逻辑学习,并不能很好的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模式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教师教学中虽然可以借助多媒体、事例、自主评论等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但课程互动的效果因学生的参加度和教师的控制能力不同而存在差异。

3.学生角色定位不明确

在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单一,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老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有的学生在看与课程无关的书本;有的学生在睡觉;还有的学生看似在听课,其实全程走神。虽然这种现象部分归因于学生缺乏自控力,需要加强管理,但在我校已经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行为进行了控制的前提下,仍出现这样的场景,说明“收手机”措施治标不治本。纠其原因,就是部分学生角色定位不明确引起的。学生把自己定位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定位成被老师管控的对象,缺乏主动吸收知识,主动探索的动力。

4.教材选择存在一定困难

商业银行这门学科的发展始终紧密结合金融改革以及中国经济的最新实践,处于动态之中。因此总体上,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仍然落后于银行的实际发展,不能与现在银行最前沿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仍然是过去的,了解不到最新的金融政策变化。

二、改进今后教学活动的思考

1.改善课程评价及授课方法。一是改善课程评价方法,鼓励交互式教学。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交互式教学活动,为提高学习效果提供保障。要到达师生良性互动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提升平时成绩比重,制定量化评价规范来评判学生日常学习成果。二是开展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案例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明白案例学习的意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选事例篇幅不宜过长,能使学生领会所学知识点即可;更不宜照本宣科。例如介绍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原则中的“银行不垫款”原则,可向学生举例银行柜员收付款顺序,收款先清点后记账,付款先记账后拿现金,都体现了银行的不垫款原则。

2.合理选择教材及辅助教学资料

在教材的选择方面,以版次更新谨慎、能有效契合职业开展的国内教材为主,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有促进作用、对高校商业银行经营类课程改革有推进作用的教材作为辅助,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也可选取财经类新闻和权威部门发布的职业数据、职业研讨和商业银行官方陈述,结合媒体专题、访谈类栏目和职业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讲堂教学方法。

3.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建立多学科交叉联系

教授商业银行课程教师之间以及与金融专业其他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穿插听课和开展集体备课、说课、组织教育研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对金融、经济专业其他中心课程的学习水平,密切跟踪职业动态及研究成果。

4.引导学生关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

金融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时常处在变化之中,我们课堂教学也需实时更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最新的实践成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教材都避免不了其内容的滞后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自己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商业银行领域的最新动态,还要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将符合现状发展要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给学生养成关注时事,了解商行新动向的习惯。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对相关研究文献搜索,并在课外完成作业,避免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发生。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类课程教学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在坚持教材学习的基础上,以媒体材料、专业论著等为辅助和补充,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参与课程互动和实践。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商业银行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