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探索

发布时间:2020-12-07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大数据背景下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探索

(金贸学院徐菁)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决策依赖于经济数据建模分析,另外科研问题的探讨也同样依赖于对数据进行建模论证。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计量经济学恰恰是利用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综合方法对现实经济数据进行分析的一门工具性课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尽管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我校开设早、课程及师资已经较成熟,但鉴于该课程数学基础要求高等自身特点,计量经济学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若干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2.《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

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础之上,因此开设学期为大三学年第一或第二学期,面向对象为金融学、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经济类专业所有本科和专升本的同学。尽管三个专业开设学期不同,但是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目前所学内容一致,均主要学习经典计量经济学的相关内容。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虽然保证了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量常识,但是不能较好的体现该课程的学科地位。如金融专业主要涉及的金融产品价格预测的ARIMA模型、VAR模型,以及金融产品风险评价ARCH模型、GARCH模型均属于时间序列分析模块中的内容,因受制于学时等因素,在该课程中暂未涉及该部分内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课程在金融专业的应用性。再如经济专业所学专业知识较广,在涉及地域和时间双维度的经济现象分析时,可能会用到面板数据,对于处理面板数据常用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等内容也均未涉及,这导致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或者参与调研活动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自学相关内容。

2.2教材选择

目前,国内高校本科阶段所选教材一般分为两类: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国内理论课程主流教材有李子奈《计量经济学》、庞皓《计量经济学》、赵西亮《基本有用的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主流教材有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wes应用》、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张晓彤《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国外主流教材有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斯托克《计量经济学导论》等参考教材。国内教材优点是条理清晰、知识连贯,符合国内读者的逻辑,但国内教材缺点也较明显,即数学推导过多、案例过于局限、参考数据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国外教材恰恰相反,基于国外丰富的数据统计基础,国外教材涉及大量案例,数据充分、领域多样,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但国外教材也存在缺点,即知识较碎片化、不符合国人逻辑,对于初学者来说知识体系不太容易形成;另外国外教材参考的是国外案例,有些案例国内因数据不够无法进行现实论证;最后国外教材一般内容较多、价格较高。

2.3课外延伸

尽管课堂教学已经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学生针对现有案例也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多数学生在课外延伸实践过程中依然无从下手,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也不愿尝试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课堂教学多以单向传导为主,即便有大量案例可供讨论,但都是现成案例,学生未能体会何种实际研究会遇到类似问题,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学习方法对接实证问题;其次,实验环节所学软件过于单一,鉴于课程课时、编程基础、软件权限等限制,目前学生课堂学习仅学Eviews一种软件,而现实问题是不同的软件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单一软件限制了学生对现实经济数据分析的能力。

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细化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方面,重新梳理教学内容,统一学习经典计量经济学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补充有针对性的模块知识,或者直接开设相关细分课程,如经济学专业补充虚拟变量、面板数据模型等常用知识,金融学开设时间序列分析课程。另外,丰富课程选择。鉴于计量经济学本身课程数学基础要求高、学习难度大的自身特点,学校在开设此类课程时,在确保基础知识统一讲授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充分发挥选修课的功能,为不同兴趣、不同职业选择的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对于专业基础必修课,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课堂学习以“理论推导+案例验证—>实例计算+结果分析”为主要模式进行学习,期末以“平时表现+试卷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对于难度较高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则以了解理论、学会应用为目标,因此课堂学习以“案例讲解+软件演示—>自由选题+小组分析”为主要模式学习,期末主要以“平时表现+课程论文”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如计量经济学(初级)作为基础入门课程,需要夯实基础,因此平时理论课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推导和论证,然后借助案例强化对理论的理解,期末则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而时间序列分析(中级)作为升级专项课程,理论推导过难,以知晓方法、学会应用为教学目标,因此以实验课方式进行,“一方法一案例一操作”方式学习,期末小组报告或课程论文形式考核。

3.2优化教材选择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配套,其作用不言而喻。好的教材既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陪伴,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下延伸。鉴于教材选择过程中实用性和经济性的双重考量,提出以下两种思路进行配套选择。其一,健全教材选择机制。计量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主模块和子模块分解出的专题课程内容通常在一本书中都有,在选择教材方面,可以适当选择质量较高的国外教材,多学期多课程使用,这样既提高教材使用率,又降低学生购书成本。其二,丰富教材选择空间。选择一本必备的精简纸质教材,同时提供多本参考高质量的国内外参考教材电子版,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购书负担,又能督促学生课下延伸学习。另外,鉴于国内教材理论性强、实操性弱,国外教材内容丰富、价格偏高的矛盾问题,建议教师合作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特点、课程定位的教材,这从长远发展来看,更适合课程开展及学生学习。

3.3推进课外培养

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显然不能为学生留足调研探索的时间,课外延伸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调整课堂教学安排,充分发挥混合课程优势,利用线上平台将理论知识提前导入,根据在线学习任务进行课外调研,课堂通过共享讨论方式发现实践问题、探讨解决思路。其二丰富计量软件的学习,除了Eviwes这一主要计量软件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SAS、stata、SPSS等软件学习及安装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借助多种软件对实证问题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