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学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12-07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学习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  王军旗、郑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校响应国家号召,结合实际发展需要积极进行“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特别是2020年11月11日,我们参加了“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调研会议,聆听了副校长吴益民教授以及四个学院院长、副院长关于学校和学院特色发展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发言,收获良多,深受启发。

一、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通过学习,我们对“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大讨论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我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重点推进“四个回归”,不断优化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大讨论活动,大家围绕学科和专业集群建设、特色凝练打造、人才培养路径、产教融合实施等问题充分碰撞思想,集思广益,建言献策,达成共识,对于学校高质量发展发展意义深远。

二、立足专业,凸显特色

我校作为一个以经管类专业为主的民办高校,在凝练办学特色方面必须要立足于学校的性质,我们属于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要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抓手,在专业建设方面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满足所在区域的人才需求。专业特色设置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握好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机会,以产业调整为切入点,找准专业调整方向。升达学院地处河南省会,所以我们要充分的了解郑州的城市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点,人才需求情况,及时预判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发展学校,立足郑州、辐射全省全国。

我校的专业设置以经管类等文科为主,进行文科类的专业特色发展,需要充分了解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科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改变。要实现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着力推动跨学科跨专业融合,要实现专业布局从传统割裂到现在融合的转变,人才培养从成才到成人的转变,专业发展从外部形势到内在驱动的转变。具体到管理类专业来说,要以当前数字经济和人才多元化为切入点,对现有专业进行“数智化”改革,形成“经管交叉,文工互补,多元视野,跨界融合”的发展理念,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使知识点系统化,要完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加强人才应用实践环节,要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点,强化自身师资队伍和团队建设,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产教融合。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可以稳妥推进跨学院联合人才培养。支持学院间实施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发挥不同专业特色优势,协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跨学院联合人才培养的课程要求、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得低于联合培养学院各自的相关标准,实施学院要在充分论证基础上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三、人才培养,特色先行

在人才培养方面,公办院校与民办高校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我们要想要突显人才培养特色,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体制方面的优势,发挥专业设置、教学管理以及人才引进方面的机动性,在精英班建设、师资引进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我对“精英班”、“创新人才班”等想法非常赞同,专业指导方面可以实施学生导师制,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分类培养和管理,个性化发展和潜能培养,体现以学生发展成长为导向,而且可以在考研、考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有利于我校“两证多照”的特色彰显。人才培养建议积极利用成果导向理念,尤其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把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对人才的要求当做我们培养人才的具体标准。同时,要充分挖掘我校文化育人特色,利用我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劳动教育、感恩教育等元素和措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振兴本科教育,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奋力开创高等教育新局面。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发挥办学优势,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建设优势特色专业,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局性改革成果。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此外,我对吴校长提出的专业建设方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观点非常认可。我们要在现有专业方面不断优化,凝练特色,不断创新,体现优势。鉴于目前我校大部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都偏低,建议在保持原有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社会需求的热门工科专业,健全和完善专业结构。

四、产教融合,共育优势

在产教融合方面,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显著增强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必须承认目前我校仍在探索阶段。今后可以围绕产业学院与行业学院建设进行尝试,促进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由虚变实、成熟落地;让更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一步壮大双师型师资力量。

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高效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产业急需紧缺学科专业。积极支持经管、文化、旅游等社会领域专业发展,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加强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智能建筑等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关专业建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标准,完善学校设置、专业教学、教师队伍、学生实习、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等系列制度和标准,制定并落实各项产教融合制度。

通过参加“学校特色发展大讨论”活动,使我们对学校的专业建设、特色打造、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问题有了更多思考,我相信升达一定会通过本次大讨论活动进一步优化结构,彰显特色,提升品质,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