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学三思三坚持”助推我校育人体系特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4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以“三学三思三坚持”助推我校育人体系特色发展

为落实我校建设“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的发展目标,近期学校开展了以“特色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大讨论是为了聚合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十四五”发展统一认识、理清思路,规划好未来布局,探索出发展路径。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本人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国务院、教育部近年来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从本职岗位出发,对我校团学工作的特色发展有几点不成熟的建议和思考。

首先要做到“三学习”。一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开展育人工作的理论基础。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也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新思路,做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为我们特色发展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二要学习好上级关于“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特色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有宏观的规划,有微观的指导。学深悟透弄懂相关文件对明确特色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路径有重要意义。三要学好与自身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对于教育工作者尤其如此,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知识迭代更新换挡提速。就像二十年前我们想象不到人手一部的手机能够取代电脑,就像十年前我们想象不到整年不用现金也可以正常生活一样,再过五年、十年后受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工具会发生何等变化我们也不可想象。以故步自封、刻舟求剑的方式来认知世界、理解工作必然跟不上时代,就更谈不上“特色发展”。要避免这种困境,就要始终保持对与岗位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向专家学、向书本学、向实践学,更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否则,只会被时代和年轻人越甩越远。

其次要做到“三思考”。一要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统合到我校建设“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的发展总目标中,如何统合到我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成为总目标的一部分和有力补充,助力其实现。二要思考现有的育人特色。特色就是学校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念,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传统。特色是一所学校不同于其他学校之处,也是学校的灵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校自建校之初就坚持至今的养成教育当属与其他高校最显著的不同之处。而且建校27年来,独具升达特色的养成教育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要思考特色发展路径。27年来我校独具魅力的养成教育已形成一整套育人体系,涉及爱国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文明教育、礼仪教育等多方面,指导大学生校园生活,甚至深刻影响学生未来的人生。这套育人体系要想历久弥新,就应与时俱进。个人认为,应当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经过数千年的涤荡和锤炼,已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适性和稳定性。把目前育人体系的每一部分都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一对应的源头或坐标,再将这些源头或坐标整合起来,就是对我校特色养成教育育人体系的一次全面升华和凝练。

三要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坚持以本为本,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探索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模式的改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的总纲,把握了总纲,思路和行动才不会出现偏差,才能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要坚持“特色优先”。所谓“特色优先”就是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升达建校27年来,慕名而来学习养成教育经验的省内外高校数不胜数,但真正能成体系移植过去,实施并坚持下来的高校却没有几所,这就是“人无我有”的优势。根据近年我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来看,毕业生对学校感触最深的就是以每日升国旗、劳动教育、文明用语等为代表的养成教育,有不少毕业生也是凭借自身良好的风度仪态、较高的综合素养、朴实的生活习惯、踏实的工作态度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虽然所有高校都有各自的养成教育,但从实效来看,这就体现了“人有我优”的优势。

相比众多985、211高校,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层次、科研能力、上升平台等方面都无法与之相比,但在以个人道德修养为比较的养成教育领域,大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我们的学生经过四年系统性熏陶,还占据一定优势。因此,坚持养成教育育人体系的“特色优先”,就是对我校已有优势的最大发挥。三要坚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在校内和校外建立起协同育人平台,套用一句话,就是形成“内部大循环,内外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在校内,应当明确我校养成教育育人体系的“特色”地位,全员关心、全员参与,养成教育不再是学工部门一家的事,教学、科研、行政、后勤都应把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纳入日常工作统筹部署之中,以类似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的模式设立主管机构协调全校特色养成教育相关工作。在校外,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社工组织、服务机构合作,共建标准化协同育人平台,共同开发养成教育课程,定期开展活动,探索特色养成教育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路径,建立规范、稳定、具备动力驱使的长效机制。

“千校一面”不可持久,创新和弘扬个性化的大学文化,建立个性鲜明的大学特色,推动高校健康快速发展,是未来高校的必由之路。我校如何进一步深化、提升和凝练自身特色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我作为求学于斯、成长于斯的一名升达人,也对学校特色发展投入了十二分关注,但由于岗位和层面的局限,提出的想法可能有不少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斧正。

(文法学院 郑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