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创新、技术创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0-12-01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服务创新、技术创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本文在“思想大讨论”背景下,结合教学辅助部门工作特点,围绕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融合、教育技术推广支撑教育教学改革等问题,凝练特色、创新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特色发展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应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健全育人机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应摆脱传统的以“复制法”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采取以“创新与个性化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同时,高等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也指出应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模式化教育与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大型网络在线开放平台(MOOC)等多种教学模式在不断探索与发展,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已成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从优化教学方式、教学资源配置、教学信息化管理模式等多角度出发,更科学合理布局,是从技术、方法、理念等多方面设计。作为教学技术辅助部门,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凝练、内涵建设等内容,结合工作特点,了解教师具体需求,从将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利用教育技术支撑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信息化技术给师生创造便捷的校园环境。本文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工作特点,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服务教学、服务师生。

1.以微课制作为抓手促进现代教育技术推广

作为技术部门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既是技术保障也是服务保障。应立足本职工作,完善保障教学稳定运行的同时,从自己工作岗位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创新的优秀经验,形成文档作为积累,让技术和管理经验得到传播推广。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设备管理,要主动往前走,应该利用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高层次的支撑。

目前,学校的基础实验室建设已比较完善,智慧教室、录播教室、虚拟演播等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也在有序开展,结合学校特色研发的智能门锁系统、电子课表系统、教学可视化项目,也已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了师生的教学、生活,促进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特别是精品课程制作,从技术层面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如何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等现代化教育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并普及应用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教学课件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课件制作工具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在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可以以微课制作为抓手,以课件制作为切入点,切实利用技术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如智慧教室是软硬件一体的智慧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造全员参与,互动生成的智慧课堂。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软硬件一体的技术支持,以试点项目的形式找到适合学科建设的智慧化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结构、思维和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应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内化教育现代化技能,教学服务追求精细化,从而做好教育技术的引领与推广。利用现代技术推广加快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传统教授模式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

2.以服务为切入点,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目前,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构建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服务推广形式以及教育理念新模式。利用高校信息技术开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实现教与学中师生信息化全覆盖,需要充分调研高校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从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搭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面对高校中教师信息化素养参差不齐,普及难度较大等情况,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一直都是高校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开展的系列活动,从使用中激发学习动力,从服务中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更能激发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的内在动力,潜移默化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定期、定时举行相关培训,其主题以信息化教学、教育技术应用为主,同时融入学校特色及师德师风建设。培训做到贴心化、细致化,以点到线再到面有序进行,重效果轻形式。创新服务形式,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技术交流平台。比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实验室操作手册等,可节省教师网络搜索与筛选时间,增强教师掌握信息化应用信心。有针对性的服务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保障。

3.以预防为主,紧抓网络安全、信息安全。

随着高校信息化应用,混合式课程的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学习模式的改变,互联网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预防为主。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学生面对信息辨别能力较差,面对社会敏感问题易被利用,网络安全意识不完善,应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教育融入课堂。为提高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定期举行网络安全周系列活动,进行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知识的宣讲,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走进宿舍、走进课堂。之后将把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教育宣传会纳入常态化工作。

作为技术部门,除注重安全宣传之余,也应从技术手段维护网络安全运营,创造学校内安全的硬件网络环境。目前,学校在网络运维、网络安全方面做到了“安全、稳定、高速”,但是数据安全可靠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要更多的在做好服务支撑这一块下功夫,更多的为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提供稳定的业务支撑,为校园师生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服务。

4.培养学生团队,发挥学校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特色

从建校以来,一直秉承着创办人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不断发展,而对学生的培养也是全面发展的,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授。作为技术部门也重视学生团队的建设,以育人为落脚点,提供实际的应用培养环境,同时给学生提供培训、比赛、认证等活动,为之后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学生团队的发展也将朝着以辅助教师推广教育技术为目标来培养,利用可视化平台,协助教师按节为单位录制课堂实况。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通过常态化课堂视频录制,教师明确备课要求,科学管理教学过程。比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自查评价,做到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同时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高度参与教学过程的方式使得学生未来的就业更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通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凝练特色,内涵发展,从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出发,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推广,协助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查志华,邓红涛,张锐敏.基于多媒体教育资源融合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J ] . 教育现代化,2020(7)

[2]季晓依.解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现状与对策[ J ]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9)

[3]张明真.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J ] .科技风,2020(11)

[4]朱丽,黄进龙.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初探[ J ] .江西化工期刊,2019


信息化办公室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李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