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特色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11-24 责任编辑:升达官网郭玉格

关于我校特色发展的思考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形势下,民办高校面临重重压力与挑战。我校作为一所有27年办学历史的老牌民办高校,要实现我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必须走强化内涵建设、促进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特色化发展,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个性化,是区别于其他同类的显著特点。至于高校的特色,就是高校在发展中过程中形成、积累、沉淀的独特个性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办学层次,服务面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具体到我们学校,要走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道路,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科专业特色打造

1.做强优势专业,强化“经管”特色

我校是一所有着近30年办学历史的经管类民办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一直是我校的强势专业,也获得了众多社会荣誉。比如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等专业,在河南省专业评估中排名居民办院第一,甚至在公办院校中也位居前列,尤其是我校会计学专业,近年来在同类高校专业招生萎缩情况下,考生第一志愿报考率仍保持在200%以上,在社会上形成了“学会计上升达,考注会上升达”这样的影响。那么学校应当继续强化经管、财会专业的“品牌”优势,通过品牌效应带动特色专业的建设,以“品牌”促进“特色”。

以“品牌”促进“特色”,不是说传统的“特色”专业一成不变的发展,而是要求传统特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新文科”的要求,在充分了解新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文科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鼓励优势专业向学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探索优势专业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结合,形成“经管交叉,文工互补,多元视野,跨界融合”的“新文科”专业。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新技术为要素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而推动人才培养实现从成才到成人的转变,专业发展从外部形势到内在驱动的转变,形成能够针对产业链具体环节、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服务地方经济,开设需要专业

我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所以我校人才培养首要任务是服务郑州周边的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再结合我校生源大部分为省内生源,毕业生相当部分留在省会郑州或回老家就业的现实情况,那么就要求我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基础上,尽可能与郑州市或是河南省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相匹配。通过校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重点建设与地方产业关联度高的专业,逐步建立对接区域产业链的专业体系。

二、提升办学层次,加快申硕进度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申请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要,也是我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点建设能够对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声誉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学校应尽快确定申硕专业,根据“人才队伍是关键、科学研究是重点、教学质量是核心、综合实力是根本”的发展思路,从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集中力量对申硕专业进行重点投入、重点帮扶建设,以硕士学位授予点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三、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广亚英才班”

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情况,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促进更多学生高质量就业,建议学校在“以人为本、个性培养、追求卓越”理念指导下,开展学校“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从大一开始有计划的遴选、培养一批学科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人格健全、能力出众的优秀人才,在综合素质提升和多元能力增强的目标导向下,通过教学资源重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流程再造、教学手段改革等手段,,助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等高质量就业。

四、专业集群建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专家,顾永安教授说:“要采取重点建设与逐步培育相结合的策略推进专业建设,而专业集群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方式,宜群则群、宜独则独,有条件的先建设,先重点建设基础较好、与地方产业集群契合度高的专业集群,对暂时缺乏条件的可先从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某个点上进行培育试点、寻求突破。”所以我校专业集群建设,应坚持“三个导向”,即以重点专业为导向,以优势专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导向。

按照“资源共享、相互支撑、优势突出”的建设思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打造以金融学、经济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专业集群;以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税收学等专业为核心的“智能财会”专业集群;以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商务英语等专业为核心的“国际商贸”专业集群,构建具有较强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的优势、特色专业集群,发挥特色专业引领作用。

五、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合作共赢

产教融合是提升应用型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产教融合的关键点在于找到校企合作的共同利益点,实现“合作双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要实现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根本。学校应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和资源共享制度,构建校企双赢合作模式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调节机制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保证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从而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从空转到实转,从形式到内涵,从过程到实效的转变。

六、特色发展,师资是关键

不管是专业特色发展、办学层次提升、卓越人才培养,还是专业集群建设、产教融合发展,师资始终是学校特色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问题。优势专业做强,需要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引领,需要行业企业高层次人员参与、指导教学;办学层次提升需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水平专业人才;卓越人才培养要求师资除自身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外,还要有范围较广的人脉资源;专业集群建设要求师资队伍具有高水平跨专业综合素质;而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则需要师资队伍具有较高的项目产出能力,能够为地方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以上,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高水平队伍建设是学校特色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是问题之一。学校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教师挂职锻炼政策要落到实处,挂职锻炼后的教师要有考核、有成果。以结果为导向,通过“内培外引”的形式,建立学校自己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星臣教授在我校做报告中讲到:学校的发展一定要跟上“关键节点”,“慢半拍”“晚一步”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最佳发展时机。所以,我们学校的特色发展一定要在区域经济社会需求的大形势下,找准关键点,跟上关键步伐,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指导思想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服务地方为导向,以新型专业为引领,优化我校学科专业布局;以专业集群建设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突破点,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制度建设为依据,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教务处教研科科长赵悦然/文)